2007/09/22

being an Appler ~ Part II

蘋果不只是一個品牌,更是一種文化。


文/ AppleMaru 蘋果小鵝 (原文發表於 2006/09/17)



"Being the richest man in the cemetery doesn't matter to me... Going to bed at night saying we've done something wonderful... that's what matters to me."

~ Steve Jobs, summer 1993



以往在 PowerPC 架構之下,若要使用 MS-DOS 或 MS Windows,必須靠軟體以模擬硬體的方式來安裝執行。其中最有名的當屬 Connectix 的 Virtual PC,然而,模擬的效能總是不盡人意,僅夠用來暫時執行某些負載不大的小型程式。原本 Apple 改用 intel 架構之後,大家期待 Virtual PC 的效能可以因此大大提昇。然而在 Connectix 被 Microsoft 併購之後,已終止研發 Virtual PC for Mac,這個技術被 Microsoft 專注用來開發 Windows 平台自己的版本,並免費提供給 Windows 使用者下載使用。於是在 2006 年的 4 月,Apple 發表了 Boot Camp。讓 intel PC 的使用者可以直接安裝 Windows 在自己的 Mac 上,不再是用模擬硬體的方式來執行。雖然 Boot Camp 目前仍是 beta 測試版,但是 Apple 官方自己發行這個程式,背後其實有著莫大的野心。正式版的 Boot Camp 將會在 2007 年的第一季隨著 OS X 10.5 - Leopard 登場。

史老大的這一步棋,把 intel Mac 的最終目標 -- 作業系統佔有率 -- 赤裸裸地呈現在全球電腦使用者的眼前。首先,當大夥兒同樣可以將 Windows 直接裝在 Mac 硬體上時,許多 Apple 想要吸收的 "switchers" 就有勇氣購買 Mac 主機。這對於尚未適應 OS X 卻又想要使用 Mac 硬體的人來說,無疑是最棒的選擇,可以依照工作環境切換適合的作業系統來使用。完全不需擔心模擬硬體所產生的效能不足問題。這樣一來,Mac 硬體的銷售量將會有顯著的提昇,這點在 2006 年的前三季當中已經得到正面的證實。同時, OS X 與 Windows 就是站在同樣的標準下被比較。史老大曾說:『Mac 的靈魂在作業系統當中!』,確實,這個史老大從當年就堅持的圖形使用者介面,在歷經多次的變革之後,整個使用者導向的操作思維,無疑地大幅增加電腦使用者的工作效率。Mac OS X 實現了『使用者就是單純的使用者,無須身兼工程師』的概念,讓用電腦的人單純地照自己的思維去操作。這點是比 Mac OS 晚了許多年才開始的使用圖形介面的 Windows 至今所遠不及的。在這樣的狀況下,許多從未接觸或對 Mac OS X 抱持懷疑態度的使用者,可以很實際的去比較兩者之間的差異。就算真的無法習慣,維持原有的 Windows 當主要作業系統,還是可以享受到 Mac 硬體的優勢所在。然而,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對應調整,加上有熟悉 OS X 的使用者指導之下,絕大部份的 switchers 都能夠發現 OS X 的迷人與便利之處。當然,因為每部 Mac 主機出廠時都已經安裝好最新版本的 Mac OS 與附贈的應用軟體,所以,Mac OS 的佔有率將會隨著 Mac 硬體的市場接受度提高而慢慢提昇。這點相信是史老大決定轉換 intel 架構時就打好的如意算盤。此外,目前 Mac OS X for intel 將作業系統的執行限制在 Mac 硬體上,並不允許其他廠牌的 intel 架構主機安裝。在技術層面上,要在它廠的 intel 電腦上安裝 OS X 是絕對可行的,這也在許多私下破解的 OS X 版本當中得到證實。然而,目前 Apple 要做的是,讓 Mac 的軟硬體同時成長。如果為了作業系統佔有率而貿然開放 OS X 在其他廠牌的電腦上執行,那地基尚未穩固的 Mac 主機市場,將會在一夕之間瓦解。因此 Boot Camp 從長遠的觀點看來,會是個非常成功的策略。同時,Apple 也明白地表示,Boot Camp 只是由 Apple 官方提供的一個界面程式,Apple 並不負責任何 Windows 在 Mac 主機上執行時的問題解決,只提供相關的硬體驅動程式的提供與 Boot Camp 本身程式穩定度的修正。史老大明智地拉攏游離使用者,並將 Windows 自身的問題完全丟回給 Microsoft 來負責,Apple 只要享受使用者們客觀比較下的選擇結果就可以。



"We used to dream about this stuff. Now, we get to build it. It's pretty neat."

~ Steve Jobs, WWDC 2004



以目前 MS Windows 超過 90% 的市場佔有率和 Mac OS 低於 10% 的佔有率來比較,Mac OS X 要威脅到 Windows 的生存簡直是天方夜譚。然而 Mac 硬體銷售量在 2006 年的大幅成長,也確實開始影響到 Windows 的市場,這點迫使 Microsoft 必須開始正視將來可能發展的狀況。也許正因為如此,Microsoft 的 Mac Business Unit (MBU) 在這一年內已漸漸萎縮並終止開發許多原本為 OS X 撰寫的應用程式,試圖降低使用者的便利性。但是 Mac OS 裡原本就有各種類型的應用程式,並不需要靠 Microsoft 才得以生存。那些程式只是在 Mac OS 成長時期的附屬品,讓原本 Windows 的使用者在更換平台的同時有熟識的程式可以使用不會覺得太過突兀,也讓 Apple 的工程師可以全心發展作業系統的部份。

史老大決定轉換 intel 架構的決定,為 Mac 的前景投下了一枚隨時有可能會噗爆的炸彈。這枚炸彈處理得當,Apple 可以在軟硬體方面都獲得廣大支持,發展將無可限量;處理不好,史老大 1997 年回來擔起 Apple CEO 之後所有的努力可能化為烏有,等於是自掘墳墓。然而此時此刻,史老大肯定將這枚會爆了蘋果的大炸彈給安撫得像是翻肚皮伸懶腰曬太陽的波斯貓一般乖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